次氯酸钠发生器用钛阳极
基材:钛
物理性质
**属钛呈银白色,和其他金属材料相比,钛的特点如下:
1)熔点高达1660度。
2)钛在室温下(**885度)呈密排六方晶体,而在**885度时呈体心立方晶格,同时提及增大了5.5%。
3)钛的密度约4.51g/cm3,是不锈钢的60%左右,*过铝,比铝大60%左右。
4)虽然纯钛的拉伸强度为350~700MPa,但一般的钛合金可达700~1200MPa,甚至达1400MPa。因此钛合金的比强度(即强度对密度的比值),比目前其他任何材料都大。
5)钛的比热、导热系数和电阻率与不锈钢在同一水平,但钛的膨胀系数较钢小50%。钛的导热性较差,导电性能也较差,近似于不锈钢。
6)钛的杨氏模量较不锈钢小,它能在较低的应力下弯曲。
7)在200~300温度范围内遵循稳定的蠕变特性。
化学性质
1)与酸作用在室温下,钛不易与无机酸反应,但加热后可以反应。
2)与碱作用钛与通常的碱溶液反应很慢,与稀的碱溶液不反应。
3)与非金属作用在一般情况下,钛不太活泼,但在高温下,钛能直接同许多非金属元素生成佷稳定,佷硬并且难溶的填隙式化合物。
4)钛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够强烈地吸收气体(氧、氮、氢)。钛和氧、氮的作用是不可逆的,因而钛是一种良好的吸气剂。钛中吸收的氢气在真空中加热到800~900度时可以从金属中排出。
钛电极
1965年,荷兰的H.Beer博士发明了钌钛涂层钛阳极。以金属钛为基体,将钌盐和钛盐的醇溶液涂覆在钛基体表面,通过烧结是盐类分解、氧化生成一层与钛基体结合牢固的Ru-Tio2固溶体。钌钛涂层电极以阀性金属钛为基体,其机械强度较大,克服了石墨电极在使用过程中形状改变的不足,电极材料此次进入了钛电极时代。通过设计不同化学配方的涂层可以获得具有不同性能的钛电极,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,钛电极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。
钛阳极全称叫钛基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(MMO)。也叫DSA阳极、尺寸形状稳定型阳极。它以钛为基材(丝、棒、管、板、网),在钛基材板上刷涂层金属涂层,使其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、导电性、抗氧化性。与原始石墨阳极和铅阳极相比,钛电极具有以下优点:
1)电极尺寸较稳定,电解过程中电极间距离不会发生变化,确保电解操作在槽电压稳定的情况下进行。
2)催化活性高,工作电压低。
3)工作电压低因此电能消耗较小,直流电耗可降低10%—20%。
4)钛阳极的工作寿命长,隔膜法生产氯碱工业中金属阳极耐氯和碱的腐蚀,阳极的寿命已达5~7年以上,而石墨阳极仅只有8个月而已。
5)可克服石墨阳极和铅阳极的溶解问题,避免了对电解液和阴极产物的污染,因而大大提高了金属产品的纯度。
6)可提高电流的密度,增加电解效率。
7)贵金属铱和钌的氧化物具有抗氧化性,因此可提高工作效率。
8)可避免铅阳极变形后的短路问题,从而可提高工作效率。
9)钛基体形状及制作较容易,可**化。
10)钛电极重量轻,较之石墨阳极和铅阳极可减轻劳动强度。
11)在未受损伤的前提下,基体可以反复使用。
钛阳极分类
1)钌系涂层钛阳极
该类电极具有低的析氯过电位,主要用于各种析氯场合,例如氯碱工业、阴极保护等。该类电极涂层包括较初的钌钛涂层(Ru-Ti)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Ru-Ir-Ti、Ru-Co-Ti、Ru-Co-Sn-Ti、Ru-Si-Ti、等涂层。
2)铱系涂层钛阳极
在某些电解工艺中,如电解提取有色金属、电镀行业、电化学还原制取有机物等,阳极的设计反应是析氧反应,因此希望开发一种析氧过电位的阳极材料,铱系涂层钛阳极正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。该类电极涂层包括Ir-Co、Ir-Ta、Ir-Sn、Ir-Ta-Co、Ir-Ru-Pd-Ti等涂层。其中Ir-Ta涂层钛阳极是较成功的析氧电极。
3)镀铂阳极:钛为基材。表面镀上贵金属铂。
次氯酸钠发生器、二氧化氯发生器电极制造。(84消毒液)
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,属于真正、广谱、安全的强力灭菌、杀病毒药剂,有很强的杀菌效力,可以代替漂白粉等氧化剂。
根据化学测定,ppm级浓度的次氯酸钠在水里几乎是水解成次氯酸,其效率**99.99%。次氯酸在杀菌、杀病毒过程中,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、病毒外壳,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,不带电荷,还可渗透入菌(病毒)体内,与菌(病毒)体蛋白、核酸、和酶等有机高分子发生氧化反应,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。
产品外观:板状、网状、管状等。